• 柳编

    主要产地湖北省襄阳、安徽省阜南县、河南、山东各地均有柳编、条编工艺,但作为商品生产行业,纳入较高档次的工艺美术品范畴的,往往是经过艺术家匠心运作的厂社,故而形成较细致而精巧产品的生产基地。 据外贸单位统计,湖北柳编主要分布在襄阳市的程河镇、朱集镇、双沟镇,其中程河镇柳编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程河柳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

    时间:2024-12-20
  • 枣梆

    剧种概况1960年,菏泽专署枣梆剧团参加全省戏曲汇演,在审验节目时,时任省委的谭启龙发现山西人与合体字“zhao”,认为带有讽刺意味,遂以剧团击节所用的梆子皆枣木制作,建议改“zhao”为谐音字“枣”,从此,该剧种正式定名为:枣梆。 该剧种流行于山东菏泽一带以及河北、河南的部分地区,1915年到1938年间,山东境内先后办起了郓城吕公堂科班、唐店科班、鄄城县苏楼科班等七家班社,进而涌现出一批名伶...

    时间:2024-12-20
  • 月饼传统制作技艺

    月饼传统制作技艺·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 申报地区或单位:山西省太原市 郭杜林晋式月饼是山西特产,形制古朴,口味醇厚,酥绵爽口,甜而不腻,以“酥绵、利口、甜香、醇和”而名闻四方。 郭杜林晋式月饼制作技艺最早可上溯至清代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清代光绪年间,郭杜林月饼已经享誉晋中、太原、大同、临汾等地,成为中秋馈赠的佳品。郭杜林月饼在原料和辅料的选择上异常精心...

    时间:2024-12-20
  • 景泰蓝制作技艺

    历史溯源中国金属工艺中,珐琅的运用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剑的剑柄上就已经嵌有珐琅釉料;满城出土的汉代铜壶,壶体上也用珐琅作为装饰。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工艺制作没有得到继续的发展,直到明代,才迎来了它的繁荣时期。 景泰蓝起于元朝,盛于明代,关于它的起源,因现有文献记载不足,缺少早期有可靠年款的制品为断代依据,所以至今没有定论。迄今所知,我国最早记录金属胎珐琅制品的文献...

    时间:2024-12-20
  • 挑花

    挑花是一种具有极强装饰性的刺绣工艺。流传于湖北省黄梅县和湖南省隆回县的挑花技艺各具特色。 黄梅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广泛流传于湖北省黄梅县。相传起源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末清初。长期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的精研细作,这门工艺日臻完善,以明快的色彩组合、精巧的图案构想凸显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黄梅挑花被国内许多民间工艺研究专家称为彩挑。黄梅乡下百里棉区的彩色挑花更为精美,花样丰富多彩...

    时间:2024-12-20
  • 扬州玉雕

    历史源流随着扬州的三度繁荣,琢玉工艺出现过汉、唐、清三次高峰。清代中叶,扬州成为全国琢玉中心。扬州玉雕千百年来形成了浑厚、圆润、儒雅、灵秀、精巧的基本特征。扬州玉器厂的数十件精品在国际国内获得大奖或被国家作为珍品收藏。 清代乾隆年间扬州玉雕进入全盛时期,两淮盐政在扬州建隆寺设玉局,大量承办宫廷玉器,并按岁例向朝廷进贡。1840年后,扬州琢玉行业逐年衰弱,扬州玉工流向上海和香港等地...

    时间:2024-12-20
  • 庆阳香包绣制

    制作技艺庆阳香包是一种立体造型和平面刺绣兼容的纯手工艺制品,构型简单质朴,按制作技艺分有绌绌类、线盘类、立体刺绣类、平面刺绣类四大类型。 绌绌又名藏针绣,其特点是把针线藏起来,以造型状物、形神兼备而不见针线为佳境,其工艺流程包括创意、选料、剪裁、状物等环节。 线盘类香包是用各色线条盘成五角菱形的粽子,其技艺包括折壳子、配色线、盘线成型、成果(即将线盘成品连缀,吊上彩穗)等...

    时间:2024-12-20
  • 常山喝彩歌谣

    历史沿革常山喝彩歌谣有400多年的历史,还传播到江西等地。目前,它已经有彩词1000多条。2014年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入选的“常山喝彩歌谣”属于“民间文学”项目。 常山属移民地区,乡镇间喝彩歌谣虽有所不同,但都具有共同点:一是喝彩者均是当地德高望重者;二是喝彩歌谣前后句的最后一字基本押韵;三是前后句字数相同,节奏感强;四是喝彩者与观热闹的人相互呼应,往往是一领众呼...

    时间:2024-12-20
  • 山东快书

    历史起源山东快书发源于山东省临清、济宁、兖州一带,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关于山东快书的起源。历来有三种传说,即刘茂基说、赵大桅说和傅汉章说。刘茂基说刘茂基,相传是明万历年间人。祖籍山东临清,正是山东快书的发祥地。他是个不得志的武举人,流落乡间,采集当地流传的武松故事,编成山东快书演唱。他的表演方式很“土”,没有服装和乐器,只是斜披一件大褂,手里敲打着两块瓦片。但他有绝活,就是武功架子好看...

    时间:2024-12-20
  • 屯堡风俗地戏里的中国

    张定贵 安顺学院教授 长期从事屯堡汉人社会研究,中国明史学会屯堡研究分会副会长,贵州省屯堡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地戏开箱仪式张绍勇/摄 地戏,是黔中屯堡村落娱人娱神的仪式性戏剧。虽看似一种乡村小戏,但戏小乾坤大,可说其指向“大”有讲究,“大”有深意,需要别样的视野“另眼看戏”。 时间是一种社会编排方式,地戏踩着农历的时间节奏进行展演,蕴含中国传统的春祈秋报之意。地戏一年有两次演出...

    时间: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