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情皮影

    道情皮影是豫西(灵宝)特有的一个剧种。道具----皮影是在熟牛皮上涂上色彩,制成各种人物、花草虫鱼造型,然后放在灯幕上表演。演员演唱使用土语,唱腔高吭,穿透力极强。该剧种目前已极为罕见,只有几个老艺人会表演,被称为戏剧“活化石”。 来源...

    时间:2024-12-20
  • 贵州镇远古镇

    镇远位于贵州省的东部,处于贵州高原东部武陵山余脉的崇山峻岭之中。这座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地处入黔要道,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人文古迹众多,自然风光旖旎。仅镇远古城就遗存有楼、阁、殿、宇、寺、庙、祠、馆等古建筑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巷道8条,古驿道5条。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

    时间:2024-12-20
  • 象牙雕刻

    象牙雕刻是指以象牙为材料的雕刻工艺及其成品,是一门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民间工艺美术。象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勘与宝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 2006年5月20日,象牙雕刻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象牙雕刻作品 图片来源...

    时间:2024-12-20
  • 藤县狮舞

    藤县狮舞是梧州市藤县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属于广东佛山流派的狮形和七星鼓点。 藤县舞狮属南派舞狮,其表演形式主要是采青和高桩表演。表演者通常二人合舞一个狮子,借助道具的设计展现出山、岭、岩、溪、涧、索、桥、水等大自然景物,通过在桩阵上跳跃腾飞等各种高难、惊险动作,表露狮子的喜、怒、醉、乐、醒、动、静、惊、疑、猛等神态,反映狮子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

    时间:2024-12-20
  •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图1 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摄影:张建林) 图2 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摄影:雷安平)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历史悠久,先后经历了从原始装饰品到岩石贝壳装饰品、从植物花卉饰品到金银饰品的演进历程,传承延续下来,才有了模式和形态基本定型的银饰,其品种式样至今还在不断地翻新,由此形成的饰品链条成为苗族社会演进的象征之一。贵州省雷山县、黄平县、剑河县...

    时间:2024-12-20
  • 苗族系列坡会群

    苗族系列坡会群,是指在每年春季的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七这段时间内,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各乡镇村屯举行的节日活动。 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的文化形态体现在歌、舞、乐当中。坡会举办期间,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身着节日盛装,吹着芦笙,齐聚古龙坡,坡上人山人海、披红挂绿,除了烧香鸣炮,还举行舞龙、耍狮、芦笙踩堂、斗马、斗鸟、等文体活动。其中,斗马以激烈搏斗、惊险刺激吸引着大批观众。坡会也是访亲探友的节日...

    时间:2024-12-20
  • 芬兰桑巴狂欢节

    2004年6月12日,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第14届桑巴狂欢节,这是狂欢节大上婀娜多姿的舞者。来自芬兰全国各地的桑巴舞爱好者冒雨在市中心举行狂欢节大,赫尔辛基市民纷纷涌上街头观看。 新华社记者赵长春摄 2003年6月14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3届桑巴狂欢节上,狂欢王和王后走在队伍的前列。当日,来自芬兰全国各地的巴西传统桑巴舞爱好者在市中心举行狂欢节大,市民纷纷涌上街头观看...

    时间:2024-12-20
  • 肘歌详细介绍

    北宋时期就有的肘歌自清朝从山西传入宁陵县南关后,至今已有近300的历史。目前,宁陵县南关肘歌是豫东一带唯一的一个肘歌会,去年,这支表演队伍曾在华商文化节上精装盛演。 通俗讲,肘歌就是一人用肘举着一个小孩,表演者为和4岁到6岁的儿童。拿着剑、枪、葫芦等,肩上站立一儿童,摆出各种造型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随着锣鼓的节奏,肘歌队不断变换着队形,远远看去,像一队舞动着的戏装人物从人群的头顶上走过去...

    时间:2024-12-20
  • 羌族青年锅庄

    四川茂汶藏族羌族自治州管辖内的许多羌族村寨,都坐落在群山之中。 羌族生活的区域因长期与藏族比邻,而深受影响。使羌族的一些生活习俗、文化现象和语言均融入藏族成分。例如,羌语的“圆圈舞”本应称作“洒朗”,但因随藏俗现在被人们几乎都称作了“锅庄”。羌族“锅庄”的种类很多,有供老人跳的“老年锅庄”、有礼仪性的“迎客锅庄”、还有顾名思义属于未婚男女的“青年锅庄”等等。 “锅庄”舞的队形基本呈圆圈状...

    时间:2024-12-20
  • 维吾尔族桑皮纸 一方水土一方材料一方文化一方传承

    维吾尔族聚居的新疆南部和东部气候炎热,水土资源丰富,宜于农桑,自古民间便有植桑采果的传统。漫山遍野的桑树为桑皮纸的制作提供了绝佳的原料保障。 历史悠久 据史料记载,在宋代西辽统治时期,和田以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纸已经很有名,成为当地维吾尔族的一项重要家庭手工艺。宋朝的顾文荐所作的《负暄杂录》中就曾有过如是记载:又扶桑国出芨皮纸,今中国惟有桑皮纸。 公元14世纪中叶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皈依伊斯兰教以后...

    时间:2024-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