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仙道
在道教系统诸神仙中,潮人主要奉祀的除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南极大帝(澄海樟林南极大帝庙祀南极大帝)外,还有玄天上帝、九天玄女和八仙中的李铁拐、韩湘子。在潮汕供奉最多最受民众尊敬的是玄天上帝。玄天上帝,也称玄武文帝、真武大帝、北极玄天上帝、上帝爷公、上帝公、元天上帝、真武神、真如大帝。民间认为“玄武属水,水能胜火”,潮汕是水乡,所以各地都设有大大小小的玄天上帝庙,如汕头达濠真武庙...
-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核心提示: 唐代白居易《寒食野望》诗云:“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南宋高菊卿的《清明》诗也写:“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自古以来,清明节就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每到清明,潮汕人更是把祭祀追思先祖当成头等大事。即使是远在他乡工作、生活的潮人,也一定要在这个时候赶回家来过纸(挂纸)。 连日来,汕头市各大墓园及陵园纷纷热闹起来。前往潮阳宝峰山华侨永久墓园...
-
看到月旧俗显奢华
解放前,揭阳有一风俗,女儿嫁出之后,必须是四个整月后才能回娘家省亲,叫做“头返厝”。但在这头返厝之前,却有一风俗,叫做“看到月”。 “看到月”就是在女儿出嫁后,将要满月之际,由双方择个好日子,让母家备办丰厚的礼物,并由新娘的一位,未成年的,前去看望姐姐,没有弟弟的,侄也可以,堂弟也无妨。只要是男的,年纪小便可以。 礼物丰厚“路鸡”必备 “看到月”时,母家须备办许多礼物,既丰厚又特殊。说丰厚,有...
-
畲族和汉族不能结婚吗
畲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那么畲族和汉族可以结婚吗?要知道,根据中国《婚姻法》规定,婚姻自由,这也就意味着畲族和汉族是可以结婚的,只要男孩女孩符合法定的结婚年龄即可。 畲族是福建地区的少数民族,畲族可以说也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它和汉族一样都具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那么畲族和汉族属于两个族籍,两个族籍的人可以结婚吗?其实中国是奉行婚姻自由的,所以畲族和汉族不能结婚吗的答案显而易见。...
-
瑶族姑娘疯狂的求爱经历
美丽的瑶族姑娘 创意时代,无奇不有,甚至连私密的婚恋,也变为一种公开的时尚盛宴。从城市相亲大会到《非诚勿扰》,从豪华车队末日求爱,到地铁另类求爱,个性张扬的时代,求爱的方式也是花样百出,为纷扰的生活平添了许多乐趣和的谈资。 求爱,的确是一门艺术。 诗经《蒹葭》中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自古以来,在中国的男女恋爱关系中,男子向来是占主动地位的,而女子只是含蓄地拒绝或接受...
-
潮汕祠堂堂号由来
潮汕人素来重视敬祭祖宗,清光绪甲申修编《潮阳县志·风俗》中记:“营宫室必先祠堂,明宗法,继绝嗣,重祀田,笃族谊。”“望族造屋庐,必建立家庙”。期间,潮阳(含潮南)仅民间建祠达两千多座。城乡祠堂密布,潮阳县城有110座,普宁仅大长陇一乡便有55座。这些祠堂可分家庙(惟大夫以上可建)、宗祠(村中一族或多村同族共祀之祠)、祖祠(小宗之祠,俗称房祠)、私祠(家祠)、外祖祠、婆祠、书房祠(兼作私塾用)...
-
潮汕婚俗趣谈
昔时婚姻大事都凭媒妁之言,父母作主,说圆说扁全靠媒人一张嘴,俚语“媒人婆嘴”就说明她们都是巧嘴利舌,为了促成婚姻赚几个媒人钱,为双方传话解疑特别勤快,起早贪黑颠来跑去,故又有俚语“媒人婆脚骨”。如女方同意便用红纸写上生辰八字带给男方,让算命先生卜算是否相合匹配。没钱的则把红纸放灶神爷(司命帝君)位上,如三日内家中平安无事说明相合,若三日内家中有摔破盘碗、鼎破漏、家人吵架什么的...
-
潮汕婚俗中的姐妹情
婚姻是一个人的终身大事,也是亲朋好友关注的焦点。潮汕人对于婚姻礼俗是有一定讲究的,在这些礼俗当中有不少是体现出嫁姑娘与同寅(同龄)姐妹的情谊的。 到结婚年龄的同寅姐妹,最高兴的事要算是当中有人要出嫁了。从定亲那天起,同寅姐妹便忙开了,先是奔走相告,而后是开始筹备礼物,以待吉日相贺,俗称“送花粉”。礼物多是羊毛、衣料、花巾、画屏、镜台、钟表、梳妆品等姑娘应用之物...
-
潮汕婚俗中的和谐价值观
“家和万事兴”,每个家庭都希望一家人和和美美,幸福和谐,潮汕传统婚礼中,一些礼俗便旨在构建和谐家庭 俗语说:“家和万事兴。”每个家庭都希望一家人和和美美,幸福和谐。以前潮汕传统婚礼中,一些礼俗也旨在构建和谐家庭。 1. 传授家规。 旧时习俗,新娘出嫁后第二天就要早早起床,梳妆打扮,等候向家翁家婆问安,并端上洗脸水。之后,家翁家婆就对儿媳传授本家的祖训家规: 第一,认米缸。家婆告知儿媳米缸的位置...
-
潮人婚礼的做四句
在深厚的潮汕文化中,婚娶和庆典的“四句诗”是潮汕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而以新婚喜席上的“四句诗”流传最广,几乎深入千家万户。 “四句诗”又称“做四句”,实质上是一种方言顺口溜,其内容以吉祥、祝福和向往美好未来为主体。新婚“四句”一般是在新郎家举办的新婚宴席上念的,因而各乡各里便有从事“做四句”的伴娘。伴娘在开席前,先指导新郎新娘向在座的长辈、贵宾和亲友行三鞠躬致敬,然后开始朗诵“四句诗”...